1月25号在潮汕是什么节日
月1日是龙出洞的日子,会蒸粯粿,吃粽球。端午节在5月5日,有龙舟竞赛。6月6日是饶平的天贶节,汕头沟南会插桃枝、柳枝。6月15日是潮阳谷饶祭社的日子,澄海兰苑游神在6月21日。6月24日是奉财神的日子,6月24日至26日揭阳渔湖镇塘口村会演戏驱邪鱼。
澄海正月哪里有迎神?
年正月初一是普遍莲下南湾迎财神的时间。详情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实际风俗来了解。南湾村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管辖。1500年开始相继落户,于1987年成立独立。财神爷(the God of Wealth)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,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是道教赐封,二是中国民间信仰。
南门青龙庙附近的居民半夜就起来迎神,大放鞭炮。由于街巷随游和焚香祷拜的人十分拥挤,游神队伍行进缓慢,直至黎明神轿才进入城内。神轿人城之后,经过28个小时的巡游。至第四天黎明游遍全城之后回銮。潮城游神除了安济王之外,还有“关帝圣君”的一天游神,“玄天上帝”的两天游神。
束砂口感坚脆,外甜内香,深受喜爱。荐盒的使用场合广泛,包括拜佛敬神、宗祠祭祖、送神迎神、正月十五“围财”等。在潮汕地区,荐盒既是祭祀时的必备物食,也是日常茶点的佳选。在物质不充裕的年代,初一十五拜老爷后才有机会品尝到荐盒中的物食,成为孩童时期的一种甜蜜记忆。
祭主宰功名、禄位之神。澄海神山、普宁县洪阳镇、惠来县城均有文昌祠、文昌阁。三木坑圣王庙。祭介子推。春秋战国时期,介子推忠诚主子重耳,有“割股啖君”的传说。潮汕地区的木坑古庙、金砂冢庙、南楼古庙、介公古庙等,均属这一类。三十吕祖庙。也叫仙师公庙。祭吕洞宾,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
每年的正月农历初六至初八这三天的日子,是我们老家的迎神活动,我们老家的人都称为“迎老爷”。
十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“神落天”,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,迎接诸神降临人间。祭品有红桃粿,取“开门红”的好兆头;一盘红糖,暗含生活甜蜜;一盘大米,意谓五谷丰登,另外还有大桔、乌豆、灯芯、纸马等。
汕头人春节的习俗
1、正月初八“赛大猪”在汕头月浦村,正月初八举行的“赛大猪”活动,几十头大猪摆满了广场。村民们用特制的木架将大猪高高托起,裂开的嘴里含着石榴或桔子,象征着多子多福和大吉大利。猪背上都戴着大红花,一些主人家还为大猪戴上耳坠,有些大猪上面还驮着一只小羊,俗称“全副猪羊”。
2、汕头春节习俗汕头春节的风俗有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,初七要吃七样羹,贴门神、春联,祭拜祖先,吃团圆饭,拜年等。汕头正月初一时,都要用红色盘子装满象征大吉大利的桔子,放在厅中大桌上,再配以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。
3、在潮汕地区,春节期间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。人们不仅贴春联、贴门神,还在单扇门儿上或谷簟、福龛上贴上斗大的“春”字。这一习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:“春”字既象征着春回大地、万象更新,又巧妙地借用了潮音与“存”的谐音,寄托着人们年年有余、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。
4、贴春联是春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。春联又称“门对”、“春帖”,是一种独特的对联形式。它源于古代的桃符,最初人们用桃木雕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,后来逐渐演变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或画上门神像。春联不仅装饰了门户,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