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步配速到底有多重要?怎么提升配速?
对于普通跑者,舒适配速应以第二天身体无不适感为标准。通过黄金分割找到舒适配速的方法是:正常走路速度配速乘以0.618或0.625。例如,12分钟正常走路配速对应约725”舒适配速。通过提高心肺耐力、增强肌肉力量和增加步频等方法,普通跑者也可提高配速,不断突破自我。
马拉松行训练,如何提高跑步配速
提升心肺耐力:心肺耐力是保持稳定配速的关键。可以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(HIIT)来增强心肺功能。HIIT 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活动,搭配休息或低强度运动,有效提升心肺耐力。例如,可以通过跳绳、变速跑、功率自行车或Insanity健身操等方式进行训练。
想要提高整体的配速,又跑的轻松,应该加强对速度的控制能力,把做到匀速跑作为自己的目标。然而,想要做到匀速,就需要有较好的能量储备且相对稳定的输出功率。想要在相对较高的速度下跑的轻松,就需要有较好的心肺能力。高强度间歇性训练,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,简称HIIT。
通过训练来提高成绩。节奏跑训练Tempo即为节奏跑,在稳定的速度下前行。在热身1到2公里或15分钟时间后,按照一个目标配速平跑40分钟,然后进行5到10分钟的慢跑恢复。速度提升必须逐渐加快,避免突发变速。建议赛前热身5公里作为10公里赛的热身。间歇跑训练间歇跑指重复交替快慢速跑。
也可以在训练和比赛时使用运动手表或手机里的运动软件,这些手表或软件有GPS定位功能,根据GPS的数据直接算出即时配速,调节自己的跑步速度。
让身体适应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,坚持每天3至5公里,周末加到10至15公里,比赛前至少跑过一次25至30公里,训练2至3个月。调整配速,配速就是自己预定的比赛时间速度,速度匀速的跑,体力消耗最少。改进跑步技术,加快些频率,步幅要控制好,要轻快,又快又轻,又省力。
中长跑训练:在基础体能有所提升后,适当增加中长距离的轻松跑,对于提升有氧能力和跑步经济性非常有效,这也是提高马拉松成绩的关键。建议每周增加一次15-25公里的中长距离跑,注意跑量是训练周期内和长期积累的总和,而非单次距离。轻松跑的配速不必严格,以自身状态为准。
新手必看:如何规划自己的全马配速?
选择适合的配速策略马拉松配速策略主要有三种:全程匀速、先慢后快和先快后慢。对于新手,推荐采用先慢后快策略,原因在于:避免起跑拥挤带来的干扰,将前半程的配速略低于目标,以便于热身和适应赛道。利用前半程的低速来逐渐调整状态,后半段再根据身体反馈提升速度。
首先,理解你的基础数据至关重要。你的10k PB对应的VDOT值为50,半马133则对应49,这显示你的速度潜力尚可,但长距离耐力可能稍弱。30+km的配速500,虽然大腿酸痛,但若状态极佳,330左右的全马成绩对应VDOT值大约45。这说明你的跑力中等,但长距离稳定性和耐力需要提升。
马拉松配速策略主要有三种:全程匀速、先慢后快和先快后慢。对于新手来说,推荐使用“先慢后快”的策略。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:可以避免起跑时的拥挤,减少前半程的配速,以便于热身和适应赛道。在前半程,你可以逐渐提高配速,比如从目标配速+2-3秒开始,然后在30公里后根据身体状态灵活调整。
关门时间:入门新手或老年跑者 关门完赛的时间是指完成一场马拉松最迟的时间,每个城市马拉松比赛规定都不一样,全程马拉松是6~7小时之间,半程马拉松是3~3个半小时。例如关门时间是6小时30分,那你的平均配速必须在9分15秒左右,即一公里用时9分15秒,完全是处于散步+快走的状态。